当前位置:在线工具>百姓生活>世界各国国兽
手机访问

世界各国国兽


国兽是什么?

国兽与国鸟、国花、国旗、国徽的意义类似,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。因此,那些被选定为国兽的动物,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、珍贵、特产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动物。由于环境污染、栖息地碎片化和人类的滥捕,不少动物数量日趋减少,有的甚至绝灭或正处于灭绝的边缘。

国兽讲究气势、珍奇、特色、形象,所以有的雄壮威猛,有的萌态可掬。中国的国兽是大熊猫,俄罗斯是北极熊,印度是老虎,澳大利亚的是袋鼠,美国是美洲野牛。

1

大熊猫(学名:Ailuropoda melanoleuca)

中国(China)

大熊猫属于熊科、大熊猫属哺乳动物,是中国特有物种。大熊猫99%的食物都是竹子。大熊猫的体型很肥,头圆圆的、尾巴比较短。野生大熊猫的体重为60—73千克;人工饲养的大熊猫体重为80—125千克,最重的达180千克。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略重,一般雄性个体稍微大于雌性个体。大熊猫肩高650—750毫米,臀高640—650毫米;体长一般在1200—1800毫米。大熊猫的体色为黑白两色,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,但黑非纯黑,白也不是纯白,而是黑中透褐、白中带黄。陕西秦岭地区的大熊猫个体偏大,体毛粗糙,腹毛略呈棕色。岷山地区的大熊猫则个体较小,体毛也比前者细,腹毛棕色不明显。大熊猫黑白相间的外表,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,也是一种警戒色。
2

雪豹(学名:Panthera uncia)

阿富汗(Afghanistan)

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,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,故名“雪豹”。雪豹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、调节呼吸等技能。对氧化变化很敏感。红血球直径很小。血球比容计指标跟血液中的大量红血球相符。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,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。其皮毛为灰白色,有黑色点斑和黑环,尾巴长而粗大,有“雪山之王”之称。
3

大黑马羚(学名:Hippotragus niger variani)

安哥拉(Angola)

大黑马羚是传统的草食性动物。亦被称为安哥拉大貂羚,隶属于偶蹄目牛科马羚亚科马羚属。这种传奇的非洲物种以其头上长达1.6米的大角而闻名。作为黑马羚的五个亚种之一,大黑马羚是安哥拉的特有物种,仅分布于该国的库安都河流域,且种群数量已不足400只,被列为极危物种。在安哥拉,大黑马羚被尊为国兽,其形象被印刻在该国的邮票、钞票以及护照之上,象征着国家的荣耀与传承。
4

马鹿(学名:Dama dama)

奥兰群岛(Aland Islands)

爱尔兰(Ireland)

马鹿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大型草食动物。马鹿是大型鹿类,体长180厘米左右,肩高110-130厘米,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,雌性约150千克。由于产地不同,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,在全世界共分化为8个亚种,中国的马鹿大约有3个亚种,大多是中国的特产亚种。
5

黇鹿(学名:Dama dama)

安提瓜和巴布达(Antigua and Barbuda)

黇鹿是鹿科的哺乳动物,属于反刍类动物。黇鹿是欧洲最为常见的鹿种之一。成熟的黇鹿在暗栗色皮毛上都覆盖有白斑,很容易与梅花鹿相混淆。在夏季,它们身披棕黄色的外衣,并点缀着白色斑点;而到了冬季,这些斑点则转变为灰黑色,形成独特的斑纹。它们的下腹部洁白无瑕,而臀部的斑纹则由白色与黑色巧妙构成,轮廓清晰。
6

耳廓狐(学名:Vulpes zerda)

阿尔及利亚(Algeria)

耳廓狐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狐属,是一种杂食性哺乳动物。耳廓狐别名叫大耳小狐或者沙漠小狐,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,如小猫一般大小。具有从乳白色至淡黄色的皮毛,白色的腹面和一条未梢呈黑色的尾巴。为了在热带柔软的沙地上行走时对足加以保护,它的足底被有柔毛。巨大的耳朵易于鉴别,耳长15厘米,耳朵与躯体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。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,通过耳朵散热,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,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。
7

袋鼠(学名:Macropus rufus)

澳大利亚(Australia)

袋鼠是一种有袋类哺乳动物,属于双门齿目袋鼠亚目袋鼠科。袋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。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物,也是世界上跳得最高、最远的哺乳动物。袋鼠的体型从小到大有很多种,最大的是红大袋鼠,身高可达2.2米,体重可达70公斤。最小的是小袋鼠,身长只有20厘米,体重只有100克。袋鼠的共同特征是头小眼大耳朵长,面部较长,鼻孔两侧有黑色须痕。袋鼠的胆小而机警,视觉、听觉、嗅觉都很灵敏。袋鼠的前肢短小而瘦弱,可以用来搂取食物,后肢强大,趾有合并现象。袋鼠的尾巴粗壮,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和平衡跳跃。雌性袋鼠都长有一个前开的育儿袋,可以把幼崽放进去保护和哺乳。
8

卡拉巴赫马(英文名称:Karabakh Horse)

阿塞拜疆(Azerbaijan)

卡拉巴赫马是哺乳动物。是一种出自干旱山地的竞赛骑乘用马,以其产地、位于南高加索的卡拉巴赫山区命名,该品种凭借其性格和速度闻名于世。在2004年的一场比赛中,一匹名为Kishmish的卡拉巴赫马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1公里和1.6公里的路程,仅用时1分09秒和1分52秒,其时速高达30公里以上,令人叹为观止。
9

大西洋蓝枪鱼(学名:Makaira nigricans)

巴哈马(Bahamas)

大西洋蓝枪鱼是旗鱼科鱼类,而非金枪鱼属。大西洋蓝枪鱼体长最大可达4米,体重超过500公斤。幼年时期却是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食,成年后长出了像帆一样的背鳍,为它们在水中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和动力,喙部也会变得异常尖锐,成为它们狩猎时的致命武器。它们主要以其他小型鱼类、鱿鱼和甲壳类等为食,是海洋中的急速杀手,最高速度接近80公里每小时。它们通常会单独活动或形成小规模的种群,较大的鱼会单独行动,而较小的鱼则会聚在一起。
10

孟加拉虎(学名:Panthera tigris tigris)

孟加拉国(Bangladesh)

印度(India)

缅甸(Malta)

孟加拉虎是虎的亚种,属于哺乳纲、食肉目、猫科、豹属。体型仅次于东北虎,主要分布于印度、孟加拉国、不丹、尼泊尔和中国西藏,为濒危物种。孟加拉虎成年雄性体重160-270千克,雌性72-177千克,体长1.55-3.1米。其毛色以橙黄为底带黑色条纹,腹部白色,尾部具黑环。基因突变可产生白底黑纹的孟加拉白虎(全球仅存约210只)。拥有猫科动物中最长的犬齿,感官发达,独居且昼伏夜出。
11

欧洲野牛(学名:Bison bonasus)

白俄罗斯(Belarus)

波兰(Poland)

欧洲野牛隶属于美洲野牛属,是欧洲最重的陆生动物。它们的体型相当庞大,通常身长可达2.9米,高度约为1.9米,体重则在600至1000公斤之间。与美洲野牛有所不同,欧洲野牛的颈部、头部及前半身的毛发相对较短。这些野牛主要栖息在森林中,而根据十九世纪的文献记录,它们的自然天敌仅有狼和熊。欧洲野牛以食草为主,也吃嫩芽和树叶,一头成年雄性野牛一天可以消耗32公斤的食物。
12

中美貘(学名:Tapirus bairdii)

伯利兹(Belize)

中美貘,这一种生活在中美地区丛林中的神秘动物,其活跃时段并不固定,常以树叶和落果为食。它们行走时,轨迹如同锯齿一般,独具特色。这种貘的寿命长达三十年以上,是丛林中的长寿居民。它们的体长大约在2米左右,肩高则达到1.1米,体重介于220至300公斤之间。中美貘通常能活到30岁左右,以树叶和果实为食,展现出典型的植食性特征。在繁殖方面,它们每胎通常只会产下一仔。这种动物偏好独居生活,主要栖息于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之中。
13

狮子(学名:Panthera leo)

亚美尼亚(Armenia)

比利时(Belgium)

保加利亚(Bulgaria)

荷兰(Netherlands)

新加坡(Singapore)

斯里兰卡(Sri Lanka)

英国(United Kingdom)

埃塞俄比亚(Ethiopia)

肯尼亚(Kenya)

利比里亚(Liberia)

卢森堡(Luxembourg)

狮子作为猫科豹属的大型猛兽,以草原之王著称,其特点集中体现在庞大的体型、独特的外貌、群居社会结构以及在多文化中的象征意义。狮子是肉食性动物,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,包括羚羊、斑马、水牛等,偶尔也会捕食小型动物或食用腐肉。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达240千克,体长可达3.3米,拥有锋利的爪牙和浓密的鬃毛;其群居习性中雄狮负责领地守护,雌狮主导狩猎;在文化层面则象征勇气与尊贵。
14

座头鲸(学名:Megaptera novaeangliae)

百慕大群岛(Bermuda)

座头鲸是须鲸科中体型庞大且行为独特的海洋哺乳动物,以其长鳍、复杂歌声和季节性迁徙闻名。最大记录雌性18米,体重25-30吨。座头鲸在各大海洋中均有发现,它们分布在从南极冰缘到北纬65度的广阔海面。座头鲸背鳍较低,短而小,背部不像其他鲸类那样平直,而是向上弓起,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,故得名“座头鲸”,也叫“弓背鲸”或者“驼背鲸”。是世界上最大的鲸类,也是海洋中当之无愧的庞然大物,体型肥大而臃肿,座头鲸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.9米,雌性为13.7米,最大记录雌性18米。腹部具褶沟。通常身体的背面和胸鳍呈黑色,有斑纹,腹面呈白色,但也有的背面和胸鳍也呈白色。体包个体变异较大,鳍肢上方白色,尾鳍腹面白色,边缘黑色。口大,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。鲸须每侧有270~400片,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。
15

羚牛(学名:Budorcas taxicolor)

不丹王国(Bhutan)

羚牛是偶蹄目牛科羚牛属的哺乳动物,因角部形态独特且毛色随亚种差异显著,被称为“六不像”,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和云南等地,以及印度、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国家。羚牛并不是牛,它属于牛科羊亚科,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,是世界上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。羚牛体长1.7-2.2米,肩高可达1.3米,体重约250-400公斤。其角部由额骨突起衍生,表面覆盖角质套,呈现螺旋扭曲形态,兼具山羊与羚羊的特征。毛色因亚种不同差异明显,秦岭亚种呈金黄色,四川亚种为灰白色。
16

羊驼(学名:Lama pacos)

玻利维亚(Bolivia)

羊驼为偶蹄目、骆驼科的动物,休重55-65Kg,头体长短1200-2250mm。外观设计很象小羊,一般栖居于海拔高度4000米的高原地区。羊驼性情温驯,伶俐而通人性,除野生种外,还有相当数量的驯良种,被印第安人广泛地用作驮役工具,适于圈养,是南美洲重要的畜类之一。
17

平原斑马(学名:Equus quagga)

博茨瓦纳共和国(Botswana)

平原斑马,马科马属的一种草食性动物。除了草之外,灌木、树枝、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。是东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布最广的一种斑马。跨越了热带及温带地区。平原斑马已经确认拥有六个亚种,而随着1883年斑驴绝灭后,到2013年只剩下五个亚种存活于世。
18

美洲豹(学名:Panthera onca)

巴西(Brazil)

圭亚那(Guyana)

美洲豹是西半球最大型和最强健的猫科动物,也是美洲地区唯一的豹属动物,又名美洲虎、银狮。美洲豹是现存第三大猫科动物(仅次于狮、虎),平均体重可达56-96公斤,部分雄性可超150公斤,比同等体长的花豹(平均30-90公斤)明显更壮硕。其躯干粗短、四肢极其发达,尤其前肢力量惊人,能拖拽超过自身体重的大型猎物(如成年凯门鳄、野猪)穿越丛林或河流。
19

林牛(Bos sauveli)

柬埔寨(Cambodia)

柬埔寨野牛是偶蹄目、牛科、牛属的哺乳动物。体型上介于印度野牛和爪哇野牛之间。林牛的体型堪称庞大,体长达220-240厘米,体重可达900千克,仿佛是山林中的巨无霸。它们身材高大且修长,犹如一位优雅的巨人漫步在森林之中。其体毛大多呈现出棕褐色,就像是大地的颜色,给人一种沉稳而低调的感觉。然而,老年雄性的体毛则会发生神奇的变化,变成庄重的黑色,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历经的岁月沧桑。
20

美洲河狸(学名:Castor canadensis)

加拿大(Canada)

美洲河狸是啮齿目河狸科的一种哺乳动物,原产于加拿大 、美国及墨西哥北部,后被引入 芬兰 、俄罗斯 等地。其体型肥胖,体长约60-10厘米,体重17-30公斤,尾长21-38厘米,背部覆盖锈褐色针毛,腹部为灰棕色绒毛。主要栖息于溪流、池塘及湖泊附近,筑坝蓄水形成水下巢穴以避敌。昼伏夜出,主食树皮、嫩枝及芦苇等植物,每年春季发情交配,每胎产1-5仔。筑坝行为可调节水流、改善湿地环境,形成的池塘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。因其毛皮珍贵,历史上曾被大量捕杀,现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21

智利马驼鹿(学名:Hippocamelus bisulcus)

智利共和国(Chile)

智利马驼鹿,又称南美马鹿或安第斯马鹿,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哺乳动物。智利马驼鹿体型较小,身长约1-1.5米,肩高约75厘米,体重在40-80公斤之间。它们的身体呈灰棕色,背部和头顶上有黑色条纹,这些条纹有助于它们在草原和山地中融入环境,避免被天敌发现。智利马驼鹿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,包括智利、阿根廷、秘鲁、玻利维亚等国家。它们是以草本植物为食的草食性动物,常出现在开阔草原、山坡和高山地带。由于栖息地破坏、狩猎和非法贸易等原因,智利马驼鹿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,被列为濒危物种。
22

霍加狓(学名:Okapia johnstoni)

刚果民主共和国(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)

霍加狓又名欧卡皮鹿 ,是偶蹄目长颈鹿科霍加狓属的哺乳动物。霍加狓体长1.9-2.5米,肩高1.5-2米,体重约200-250公斤。体毛呈紫褐色,四肢外侧有类似斑马的黑白条纹,颈部细长且保留原始短颈特征。雄性头顶有短角,雌性无角;舌头长约30厘米,呈蓝色,可自由伸缩用于清洁眼部、耳朵及卷食树叶。主要栖息于 非洲刚果(金) 东北部的热带雨林,行动谨慎且独居,仅在交配期短暂群聚。以树叶、嫩芽、草、蕨类植物及真菌为食,每日仅需5分钟睡眠以保持警惕。
23

松貂(学名:Martes martes)

克罗地亚(Croatia)

松貂,又名林貂,平均体长53厘米,尾巴长25厘米,是分布在欧洲的一种鼬科动物。形似紫貂,但尾比紫貂的长,耳比紫貂的短;体长一般35~55厘米,尾长22~26 厘米;体背深暗褐色,腹赤灰色;雄貂较雌貂稍大,平均重1.5千克;毛皮呈浅褐色至深褐色,冬天会逐渐变长、变浅;喉咙上有奶白色至黄色的围兜。栖息在多草木的地区,会在树穴或灌木林中筑巢。它们主要在夜间或黄昏活动。杂食性,以哺乳动物、鸟类、昆虫为主食,也会吃草莓、鸟蛋、坚果及蜂蜜。野生松貂寿命8-10岁。
24

东方盘羊(学名:Ovis orientalis)

塞浦路斯共和国(Cyprus)

东方盘羊是一种中型野生羊类,体长110-145厘米,肩高80-90厘米,体重最高可达90千克。栖息地包含低于树带界线的草原斜坡。很少在山上的岩石区域出现。以草为主要食粮,但如有需要亦可以吃树叶。分布于在巴基斯坦及中亚洲的山区。秋季开始交配,孕期约150-160天,次年5-6月产仔,每胎1仔。
25

鳄鱼(Crocodile)

东帝汶民主共和国(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-Leste)

鳄鱼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。属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鳄目,包含3科23种,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态价值,广泛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的淡水与咸水环境。成年鳄鱼体长1.25米(扬子鳄)至7米(湾鳄),体重100kg至1吨。头部扁平吻长,U型或V型吻部分别为短吻鳄与真鳄的典型特征。皮肤覆盖角质鳞片,尾部侧扁强壮,兼具推进与攻击功能。顶级肉食者,采用伏击策略捕食鱼类、哺乳动物等。咬合力达16000牛顿(湾鳄),可碎骨裂甲。
26

单峰驼(学名:Camelus dromedarius)

埃及(Egypt)

厄立特里亚(Eritrea)

沙特阿拉伯王国(Kingdom of Saudi Arabia)

科威特(Kuwait)

单峰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哺乳动物。作为大型食草动物,单峰骆驼的身躯极其巨大,它们四肢健壮,全身肌肉遍布,脖子又粗又长,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小山峰,威慑力十足,就算是老虎也很难降服它们。单峰骆驼的生命力也很强悍,它们的胃可以储存大量的水,可以供其生存20多天,忍饥挨饿能力也很强,就算7天不进食也不会死亡,令人难以置信。此外,单峰骆驼还擅长长途跋涉,它们的体力十分出色,就算面对40度高温,也可以连续奔跑数公里,是沙漠中的“耐力之王”。
27

罗斯福狮(学名:Panthera leo roosevelti)

马其顿(Macedonia)

埃塞俄比亚(Ethiopia)

罗斯福狮是努比亚狮种群中的一种,主要分布于苏丹和埃塞俄比亚 。其体型与普通狮子相近,雄性体重约170-240千克,雌性较小,约为雄性的三分之二。罗斯福狮的雄性头颈部有深褐色或黑色鬃毛,体毛呈棕黄色至暗褐色,随着年龄增长鬃毛颜色会逐渐变深。雌性无鬃毛,体型较匀称。主要栖息于非洲干旱地区,如埃塞俄比亚山地雨林及苏丹沙漠地带。雨林中的罗斯福狮平均体重略小于草原种群,且捕食习惯因资源匮乏而转向海狮、鸬鹚等水生或小型猎物。
28

棕熊(学名:Ursus arctos)

芬兰(Finland)

棕熊,又名棕子熊、马熊、人熊,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陆生肉食性哺乳动物,仅次于其近亲北极熊。棕熊分布广泛,主要栖息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森林、山地、草原和沼泽等生态环境中,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,跨越欧亚大陆,直至俄罗斯远东、中国东北及西南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棕熊体型硕大,雄性通常比雌性更为壮硕。成年雄性棕熊体重可达200至600公斤,体长可达2至3米,肩高约1.4米,而雌性通常较轻且稍小。其毛色多样,从浅金棕色、深棕色至近乎黑色,甚至存在白色个体(如科迪亚克棕熊的白化个体)。棕熊毛发浓密,皮下脂肪层厚,有助于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。其面部宽阔,口鼻部短而宽,眼睛小而有神,耳朵圆而短。最具特征的是其强壮的四肢,尤其是前肢,掌大而有力,带有锐利的爪子,有助于挖掘和捕猎。棕熊的尾巴短小,几乎隐藏在浓密的毛发中。棕熊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,食谱广泛,包括植物性食物如草本植物、浆果、坚果、根茎、蜂蜜,以及动物性食物如鱼类、昆虫、小型哺乳动物、鹿类、野猪等。其中,鲑鱼等鱼类在部分棕熊种群的食谱中占据重要地位。棕熊善于游泳和捕鱼,也会挖掘地下的昆虫和植物根茎。它们在春夏季节大量进食,积累脂肪以备冬季食物匮乏时消耗。棕熊性成熟年龄在4至6岁之间,繁殖周期受食物供应、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。雌性棕熊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,孕期约7个月,每胎产1至4仔(通常为2仔)。新生幼熊出生时体重仅约500克,眼睛紧闭,全靠母乳喂养,约3个月后开始尝试固体食物,1.5至3岁时离开母熊独立生活。
29

地中海猕猴(学名:Macaca sylvanus)

直布罗陀(Gibraltar)

地中海猕猴,是一种独特的灵长类动物。它们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森林中,以其活泼好动、机智敏捷的性格著称。它们主要食草、树叶、草根、水果、嫩叶、树皮、树根,偶尔以无脊椎动物和昆虫为食。在冬季,当厚厚的雪覆盖了地面时,食物短缺,它们呆在树顶上,吃地衣、树叶、树皮和常绿树的针叶。地中海猕猴雄性头体长55-70厘米,雌性头体长45-55厘米;雄性体重7-19千克,雌性体重5-8千克,尾长1-2厘米。前肢比后肢略长。雌性体形小于雄性。地中海猕猴有群居性,每一群有12-60几个成员,以一位年龄较大的雌性猕猴为首领。
30

真海豚(学名:Delphinus delphis)

希腊(Greece)

真海豚是海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,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海 、南海及渤海 、黄海等海域。真海豚体长约为1.9-2.5米,体重80-150公斤,具有流线型身体和细长喙部。背鳍呈三角形或镰刀形,体色以蓝黑灰色为主,腹部为白色,两者在背鳍下方形成十字交叉状色斑。真海豚常以群体形式活动,捕食时通过跃出水面制造水花砸晕猎物,也会借助船只波浪滑行节省能量。大规模集群活动(如舟山海域数百只群体)被视为水质改善的标志。
31

北极熊(学名:Ursus maritimus)

俄罗斯(Russia)

格陵兰岛(Greenland)

北极熊是现存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,主要栖息于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,以海豹为主食,目前全球数量约2万至2.5万头,被列为易危物种。成年雄性北极熊体重300-800千克,体长可达2.5米,雌性较小(150-300千克)。皮肤为黑色,毛发透明中空,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,适应极寒环境。宽大的桨状前肢适合游泳,脚掌多毛增强冰面抓地力;嗅觉灵敏(是犬类的7倍),可探测1公里外的猎物。98.5%的食物为肉类,主要捕食环斑海豹,偶尔食用鲸脂、海象及腐肉。夏季可能补充植物性食物。
32

根西牛(学名:Guernsey cattle)

根西岛(Guernesey)

根西牛是乳牛品种,原产于海峡群岛的根西岛,与泽西牛相似,可能含有附近诺曼第和布列塔尼地区的牛的血统。其毛色为淡黄褐色带白色斑点,体型较泽西牛更大。西牛以产奶闻名,奶色较深(A2奶占比高),但产肉性能较低。1830年首次输出到美国 ,1880年后广泛传播至英格兰 、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。根据现有记录,根西牛年产量约为7363公斤,在奶牛品种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。
33

白尾鹿(学名:Odocoileus virginianus)

哥斯达黎加(Costa Rica)

洪都拉斯(Honduras)

白尾鹿是空齿鹿亚科空齿鹿属动物。白尾鹿可以说是完全不挑食,它们可以吃各种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甚至是树皮,也可以在大雪封山食物短缺的时候吃一些苔藓、坚果以及真菌。总之只要是富含一定营养成分的食物,白尾鹿都可以吃下去并消化利用。白尾鹿在整个鹿科家族属于中上等,成年后的体长一般在1.9米左右,肩高足有0.9米。白尾鹿尾巴很短,一般都不会超过二十八厘米,一些白尾鹿亚种的尾巴甚至只有十厘米左右,白尾鹿在奔跑的时候会将尾巴翘起来,它们的尾低和屁股一般是白色的。
34

科莫多巨蜥(学名:Varanus komodoensis)

印尼(Indonesia)

科莫多巨蜥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,又称为科莫多龙,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,属于濒危物种,具有独特的生态习性和攻击性。在蜥蜴这个动物种群当中,科莫多巨蜥是体型最为庞大的,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们为巨蜥,一般来说,成年的科莫多巨蜥身长可以达到2米到3米,体重在70公斤到90公斤的范围内。我们都知道巨蜥是有尾巴的,但是肯定很少有人知道,它们的尾巴长度能够占据整个身长的二分之一,这也是它们一个重要的攻击武器。
35

沼泽鳄(学名:Crocodylus palustris)

伊朗(Iran)

沼泽鳄是一种中型鳄鱼,主要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的沼泽、河流和池塘等浅水区域。成体体长通常为4-5米,最大记录达6.1米(体重900公斤)。头部细长,鼻孔、眼睛和耳朵位于头部顶端,便于隐蔽攻击。背部和尾部覆盖鳞甲,皮肤呈深灰至黑色,有助于伪装。捕食猎物包括鱼类、鸟类、小型哺乳动物及两栖动物,成年鳄会攻击斑鹿等中型动物。幼体以昆虫、小鱼为主。
36

野山羊(学名:Capra aegagrus)

伊拉克(Iraq)

野山羊是牛科山羊属偶蹄动物。肩高90厘米左右,重90到120千克;有一对微微弯曲的大角,角上有横的凸纹。皮毛夏天是灰色偏棕黄色,冬天换为深棕色。生活在海拔500-6000米的山上。夏天,野山羊呆在山的高处,以青草和青苔为食;冬天,它们会移向低处,避开厚厚的积雪。取食草本植物、灌木和其它植物。野山羊步覆稳健,有极好的平衡能力,能够迅速、稳健地从一块岩石跳到另一块岩石。主要分布于中东和西亚的山区,数量稀少。
37

马恩岛猫(Manx)

马恩岛(Isle of Man)

马恩岛猫是一种原产于英国马恩岛的无尾猫品种,其显著特征是完全没有尾巴的,在普通猫尾巴的位置只有一个凹痕。该品种因基因突变形成,并非传说中因诺亚方舟关门时被夹断尾巴。它的前肢短而健壮,后肢长而发达,臀部鼻部高,跑动时像兔子一样跳跃。它的头大而圆,身体很短,从头部到肋部、臀部均显得很圆,看上去圆滚滚的。它拥有一身整齐, 华丽而清洁的厚厚披毛。体毛分两层,紧贴体表的是短毛层,像棉花一样紧密;在短毛层上由短的外毛,向外伸出。较发达,骨重。
38

以色列瞪羚(学名:Gazella gazella gazella)

以色列(Israel)

以色列瞪羚是阿拉伯半岛特有的羚羊类动物,也是以色列的国兽。头体长98-115厘米,体重16-29千克。上体黑褐色,下体白色,侧腹和四肢浅棕色,面部有灰白色条纹。雄性角长5.8-11.5厘米,粗厚且具螺纹;雌性角短小且无螺纹。主要栖息于山地、丘陵及海岸平原,耐热耐旱性强,常聚群活动(3-8只小群),黎明和黄昏最为活跃。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食,夏季皮毛短而圆润,冬季增厚以抵御寒冷。
39

意大利狼(学名:Canis lupus italicus)

意大利(Italia)

意大利狼,是灰狼的亚种,又叫亚平宁灰狼。栖息于亚平宁山脉的森林、山地及草原地区,夜间活动,主要捕食鹿、野猪等中大型动物,食物短缺时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、鸟类甚至昆虫。意大利狼属于中型大小的狼,身长度通常介乎于100至140厘米,雄性的平均体重为24至40公斤,主要生活在意大利中部的亚平宁山区。
40

貉(学名:Nyctereutes procyonoides)

日本(Japan)

貉是犬科、貉属的哺乳动物。体长45-66厘米;尾长16-22厘米;体重3-6千克。体型短而肥壮,介于浣熊和狗之间,小于犬、狐。体色乌棕。吻部白色;四肢短呈黑色;尾巴粗短;脸部有一块黑色的“海盗似的面罩”。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、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、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;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。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生活。夜行性,沿着河岸、湖边以及海边觅食,食谱广泛,取食范围从鸟类、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。比较善于爬树,会游泳。貉也是犬科动物中唯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,在秋季大量取食,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%为止。
41

条纹鬣狗(学名:Hyaena hyaena)

黎巴嫩(Lebanon)

条纹鬣狗是鬣狗科的一种哺乳动物,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干旱地区及亚洲西部,现存数量较少。体重约25-55千克,头体长100-120厘米,肩高60-80厘米。皮毛呈浅灰色或淡黄色,带有黑色条纹,后颈有鬃毛。前肢较长,后肢较短,背部有明显倾斜弧度。咬合力达460千克,可咬碎坚硬骨骼。偏好独居生活,栖息于岩石地区,夜间活动为主。食性广泛,以腐肉为主食(占比约70%),偶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、鸟类及植物。耐旱性强,能藏匿食物以备饥饿时食用。
42

黑犀牛(学名:Diceros bicornis)

莱索托(Lesotho)

黑犀的体长大约在3至3.75米之间,肩高则介于1.4至1.8米,尾长约为70厘米,体重维持在800至1400千克之间。尽管名为黑犀,它们的实际体表颜色更偏向灰白色,这一命名主要是为了与白犀相区分。然而,这两种犀牛的真正差异并不在于颜色,而在于体型。黑犀体长3至3.75米,肩高1.4至1.8米,尾长70厘米,体重800至1400千克。体表颜色偏向灰白色,以短粗的脚、肥硕的身躯、厚实的皮肤和稀疏的毛发为特征。
43

马来亚虎(学名:Panthera tigris ssp. jacksoni)

马来西亚(Malaysia)

马来亚虎俗称马来虎,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,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。据2010年至2013年的统计,显示其数量急剧下降,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。雄虎和雌虎的平均体重各为129公斤与100公斤 ,从头到尾的体长则各测得约273厘米与200厘米。马来亚虎猎食水鹿、麂、野猪和家畜。在马来西亚大汉山国家公园里的老虎也会捕食马来熊。其主食是否也包括印度野牛与马来貘则是未知。老虎在雨林里的分布密度不高,每100平方公里才有1.1到1.98只,这是猎物分布稀少所致。
44

黄鳍金枪鱼(学名:Thunnus albacores)

马尔代夫(Maldives)

黄鳍金枪鱼,这一鲭科、金枪鱼属的鱼类,以其 显著的体型和广泛的赤道附近分布闻名。其最大体长可达惊人的3米,体重更是能达到225千克。这种鱼类不仅在太平洋、印度洋、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均有广泛分布,特别是在赤道附近,更是其繁盛的栖息地。此外,中国的南海以及台湾附近海域也可见其身影。它食性广、产量高,占全球金枪鱼产量约29-35%。它们的身躯健壮而修长,线条流畅,背部呈现出与蓝鳍金枪鱼、大眼金枪鱼相似的深蓝色调。然而,与众不同的是,它们的背鳍、臀鳍以及小鳍都染上了鲜艳的桔黄色,而腹部则呈现银白色,这在湛蓝的大海中穿梭时,无疑增添了一抹绚烂夺目的色彩。
45

法老王猎犬(英文学名:Pharaoh Hound)

马耳他 (Malta)

法老王猎犬是古代埃及皇室培育的猎犬品种,起源于公元前1000年,后经腓尼基商人引入马耳他岛 ,成为该国国犬。头部呈钝楔形,耳朵高且灵活,眼睛为琥珀色,被毛短而有光泽。肩高约56-64厘米,体重约20公斤,毛色主要为肝色、黄褐色或黄褐色与白色混合。性格警惕活跃,视觉和嗅觉敏锐,擅长捕猎兔子等中小型动物。对家庭成员友善,但需大量运动,不适合城市生活,寿命约12-15年。
46

巴巴里狮子(学名:Panthera leo leo)

利比亚(Libya)

摩洛哥(Morocco)

巴巴里狮子,也被称为北非狮或阿特拉斯狮,是狮子的第二大亚种,同时也是狮子的指名亚种。巴巴里狮子是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 。成年雄狮体长可达1.7-2.5米,尾长0.9-1.05米,体重范围在130-230千克,而雌狮则相对较小。这种狮子曾广泛分布于摩洛哥、阿尔及利亚、埃及、突尼斯和利比亚等国家。巴巴里狮子鬃毛覆盖头颈至腹部,雄狮鬃毛呈深灰色且颜色渐变,雌狮和幼狮则在颈部、前腿及腹部有长毛。其毛色较深且蓬松,眼珠呈透明灰色。巴巴里狮子主要栖息在欧洲,它们的外表显得威猛无比,动作更是矫健敏捷,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。
47

非洲草原象(学名:Loxodonta africana)

象牙海岸(Ivory Coast)

莫桑比克(Mozambique)

非洲草原象是象科、非洲象属的一个物种。非洲草原象是最常见的非洲象物种,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,体长5.4-7.5米,尾长1-1.3米,肩高2.7-3.3米,体重3-6吨。体型较大,毛色为灰色,后臀与前肩同高,象牙极长,并向上弯曲。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.7千克重。产于非洲,生活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。喜欢群居,每群都由雌兽统帅,结成大小不一的群,一般20-30只。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,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,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。是草食性动物,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。
48

环尾狐猴(学名:Lemur catta)

马达加斯加(Madagascar)

环尾狐猴是灵长目狐猴科狐猴属的一种濒危哺乳动物,以其11-12个黑白相间的环状尾巴和狐狸般的面部特征著称,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干旱森林中。环尾狐猴头体长30-45厘米,尾长40-50厘米,体重约2千克。头部两侧长毛丛生,吻部突出,面部似狐狸;背部毛色浅灰褐色,腹部灰白色,额部、耳背为白色。尾巴具11-12个黑白相间圆环,用于平衡和社交标识。后肢长于前肢,可直立行走或在树枝间跳跃达9米,下树时倒退行进。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南部及西南部的干旱疏林岩石地带,依赖固定水源。
49

汤氏瞪羚(学名:Eudorcas thomsonii)

马拉维(Malawi)

汤氏瞪羚,羚羊瞪羚属,又称汤姆森瞪羚或托姆森瞪羚,与中国的藏羚羊、蒙古黄羊同属一类。它们类似于鹿,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小体型的瞪羚。是非洲国家马拉维的国兽。是非洲草原上的短跑亚军,最高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90公里,令大部分捕食者都望尘莫及。体长90-14 厘米,肩高60-90厘米,体重15-30千克。身体呈现黄褐色至红褐色,腹部和腿部为白色,背侧有黑色条纹分隔。雄性角长10-40厘米,尖端弯曲并带有螺纹,雌性角较短。
50

墨西哥无毛犬(学名:Canis lupus familiaris)

墨西哥(Mexico)

墨西哥无毛犬是墨西哥古老的犬种,其历史可追溯至1000年前,主要作为崇拜形象存在于古代美洲文明中。墨西哥无毛犬全身覆盖短而稀疏的毛发,仅头顶有少量毛发,皮肤褶皱且体温较高,适合作为暖床宠物。除头顶上有一束顶结毛和长尾上有些绒毛外,全身无毛。皮肤柔软,粉红色、暗蓝灰色或灰色。墨西哥无毛犬分为3个品种,标准犬(高度45-55cm);中型犬(高度36-45cm)以及迷你犬(高度25-35cm);前两种无毛犬可以作为优秀的看家守卫犬,最后一种迷你犬是优秀的宠物伴侣。
51

原牛(学名:Bos primigenius)

摩尔多瓦(Moldova)

原牛是已灭绝的牛科动物,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,体型庞大(体长2.8-3米,肩高1.8米,体重800-1000公斤),双角尖耸,因人类捕杀和栖息地破坏,最后一头野生原牛于1627年在波兰灭绝。其三个亚种中,仅有欧亚亚种存活至近代,最终因过度捕猎和驯化加速灭绝。
52

普氏野马(学名:Equus przewalskii)亦称蒙古野马

蒙古国(Mongolia)

普氏野马是现存唯一未被驯化的野生马种,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IUCN濒危物种,目前全球种群约2000匹,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、甘肃及蒙古的草原与荒漠地带。体长约210厘米,肩高110厘米,体重约350千克,头大颈粗,鬃毛短而直立,夏毛浅棕色,冬毛浅黄,四肢下部呈黑色,背部有黑色脊线。集群生活,感官敏锐,奔跑时速达65公里,耐渴性强,可4天不饮水,以芨芨草、芦苇为食。
53

南非剑羚(学名:Oryx gazella)

纳米比亚(Namibia)

南非剑羚是剑羚属中最大型的种类。不论是雄性或是雌性都长有修长且笔直的尖角,末端尖锐的就像剑一样,也因此而得名。其中以雄性的角较大,最长可以达到约120厘米。这也使得它在沙漠中基本上没有天敌,只会偶尔被沙漠中的狮群威胁到。南非剑羚和东非剑羚的外形非常相似,但也有细微的差别,它们的腹部延伸出一条黑色的条纹,但南非剑羚的条纹更粗,并且有着东非剑羚没有的一条背部条纹。
54

黄牛(学名:Bos taurus domestica)

尼泊尔(Nepal)

黄牛是中国家牛的代称,因毛色多为黄色或棕黄色而得名,具有适应力强、耐粗饲等特点,既是重要的农业役畜,也是肉、奶、皮革等产品的来源。黄牛(学名:Bos taurus)属牛科牛属,是中国本土驯化的主要家牛品种。体长1.5-2米,体重200-350公斤,毛色以黄色为主,亦有红、黑色等;头部粗重,角短且形状多样,四肢强健,蹄质坚实。耐寒耐热,抗病能力强,适合中国各地气候,从青藏高原到平原地区均有分布。按地域分为蒙古牛、华北牛、华南牛三大类型,其中南阳黄牛、秦川牛等为著名地方品种。
55

驯鹿(学名:Rangifer tarandus)

挪威(Norway)

驯鹿又称角鹿,是一种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寒带和亚寒带地区的鹿科动物。体型特征 - 驯鹿体型较大,毛皮厚实以适应严寒气候,头部较长且直,眼睛大,颈部粗短,鼻孔开阔且没有鼻镜,鼻孔周围长有保暖的短绒毛,尾巴短小,蹄子宽大有助于在雪地上行走。角的特征- 雌雄皆有角,雌鹿的角相对较小且较为简单,而雄鹿的角则更为繁复且大,随着年龄的增长角会变得越来越大,形状各异,用于争夺配偶时的战斗。
56

阿拉伯剑羚(学名:Oryx leucoryx)

阿曼(Oman)

卡塔尔(Qatar)

阿拉伯联合酋长国(United Arab Emirates)

约旦(Jordan)

阿拉伯剑羚是牛科剑羚属中体型最小的成员,主要分布于 阿拉伯半岛 的沙漠和草原地区。体长为160厘米,肩高81-102厘米,雄性平均体重90千克,雌性平均体重80千克。它们的毛色接近雪白色,在阳光照射下具光泽。雌性的角比雄性更细更长。蹄张开呈铲状,可大表面积的接触沙地,方便行走。腿棕色,脚踝有白色带,脸上有褐色斑纹,在鼻梁、脸颊和前额形成三角形区域。雄性喉部有一个突出的绒毛喉结,两性的尾端都被簇绒,后半截暗棕色至黑色。小羚羊的尾巴和腿均是棕色,六个月大时会长成成羊的标志性尾巴。
57

捻角山羊(学名:Capra falconeri)

巴基斯坦(Pakistan)

捻角山羊,亦被称为螺角山羊,主要栖息在亚洲中部的山区。它们偏好林线以上的高山地带,活动范围可高达5000米,并偏爱在多岩石的环境中生活。这种草食性动物以草、叶子及其他植物为食。捻角山羊生活在高山上,喜欢多岩石的环境,主要在傍晚至次日凌晨活动。它们大多在傍晚至次日凌晨活动。在群体中,雌羊往往会聚集在一起,形成一个由多达9头成员组成的群族,而雄羊则通常选择独居。雄性捻角山羊体色浅黄褐色,角长而大;雌性体色黄褐色,角较小。在性别差异上,雄性捻角山羊的体型通常比雌性更大。雄性捻角山羊拥有螺丝状的角,其长度可达160厘米,有时其重量甚至接近山羊体重的三分之一。
58

儒艮(学名:Dugong dugon)

巴布亚新几内亚(Papua New Guinea)

儒艮,别称海牛、人鱼、美人鱼、南海牛,属于脊索动物门、哺乳纲、兽亚纲、海牛目、儒艮科的一种动物。最大体长3.3米,成体平均长约2.7米。体纺锤形,侧扁。皮肤较光滑,有稀疏的短毛。头部较小,略呈圆形。上唇略呈马蹄形。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。其栖息地与水温、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,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,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,很少游向外海。儒艮行动缓慢,性情温顺,视力差,听觉灵敏,平日呈昏睡状。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,爱潜入30~40米深的海底,伏于岩礁等处静候,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。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,不去冷海。对冷敏感,水温低于15℃,易染肺炎死去;水质差也易罹皮肤溃疡、内寄生虫等。喜成群活动,以2~3头的家族群活动,虽然常单独行动,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,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。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,定期浮出水面呼吸。生性害羞,只要稍稍惊吓,就会立即逃避。行动速度不快,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,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。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,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。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,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。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。
59

河狐(学名:Lycalopex gymnocercus)

巴拉圭(Paraguay)

河狐是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的特有物种,属于犬科伪狐属,体重约4.2-6.5千克,体长平均62厘米。毛色以灰色为主,吻部有黑色斑纹,背部和腹部均为灰色,头部及颈部呈红色,耳朵大且呈三角形,内面为白色。尾巴长34厘米,根部和尖端有黑色毛发。主要栖息于草原、丘陵、荒地、山脊及沙漠地带,偏好高草丛生的区域,夜间活动为主,偶尔在白天出现。以啮齿类动物、鸟类及兔类为主,饮食中约75%为肉类。
60

骆马(学名:Vicugna vicugna)

秘鲁(Peru)

骆马是骆驼科的哺乳动物,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,被秘鲁等国家视为民族象征。体长1.2-1.9米,肩高0.7-1.1米,体重35-45公斤。头部短小,颈部修长,耳部较小,毛色以浅黄褐色为主,腹部及四肢内侧呈白色。背部有30厘米长的白色长鬃毛,毛质轻柔且保暖性极佳,被誉为“纤维上帝”。栖息于海拔4000-5000米的高山草原和灌木丛中,耐寒耐旱性强,可连续数日不饮水或进食。以群体形式活动(6-30头为一群),主要食灌木、草本植物的嫩叶。繁殖期雄性为争夺领地发生争斗,雌性孕期约330-350天,每胎产1仔。叫声类似鹿鸣或马嘶。
61

水牛(学名:Bubalus bubalus)

菲律宾(Philippines)

水牛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属的大型哺乳动物,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以喜水习性、强健体魄和农耕役用价值著称。水牛体型肥大,体长240-300厘米,肩高150-190厘米,雄性体重可达1200千克。其显著特征包括粗大扁平的弧形角、厚皮无汗腺的灰黑色皮肤(少数为黄褐色或白色),以及适应湿地环境的宽大蹄部。根据驯化类型可分为‌沼泽型‌(体型粗壮,角呈新月形)和‌河流型‌(体型高大,角卷曲),两者分别起源于亚洲不同地区的野水牛种群。水牛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、东南亚、南亚及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。野生种群栖息于丛林、竹林或湿地,驯养水牛则多集中于农耕区域。
62

葡萄牙波登可犬(英文名称:Podengo Portugueso)

葡萄牙(Portugal)

葡萄牙波登可犬是犬科犬属动物,体重39-56千克。三角形耳朵活动灵活,鼻子一般呈棕色但是也有些呈黑色,尾粗壮,爪呈圆形趾拱起,耳朵转向前方收集声音,耳朵自然地竖立,眼睛深黄或棕色,脊背稍微拱,长长的四肢被毛疏密适当。淡黄色短毛,金色短毛,黑色短毛,金色和白色长毛。寿命12-14年。大型波登可犬和中型波登可犬的血源关系很近,但是大型波登可犬已经非常少见,而机灵可爱的中型猎犬仍然倍受青睐,尤其在葡萄牙北部农村饲养普遍,同时仍用于狩猎。
63

猞猁(学名:Lynx lynx)

马其顿(Macedonia)

罗马尼亚(Romania)

猞猁是一种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大型猫科动物,以其独特的耳朵形状和长长的尾巴而著称。猞猁体型似猫但远大于家猫,体长85-130厘米,尾长约为体长的1/4至1/3,体重11.7-29千克。它们主要生活在森林、草原和山区等自然环境中,善于攀爬和游泳。猞猁是独居动物,主要以兔子、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,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掠食者。它们的生活习性十分灵活,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。猞猁还以其强壮的体格和出色的狩猎能力而闻名。它们有着敏锐的感官和快速的反应能力,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猎物。
64

非洲豹(学名:Panthera pardus)

卢旺达(Rwanda)

索马里(Somalia)

非洲豹是豹的指名亚种,体重40-90千克,时速可达70km。肌肉发达,脖子和头部结实有力。头小尾长,四肢短健;尾尖粗重,有助于它在高速奔跑时,保持身体的平衡。毛被黄色,满布黑色环斑;头部的斑点小而密,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,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,前足5趾,后足4趾,爪灰白色,能伸缩。生活于森林、灌丛、湿地、荒漠等环境,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、灌丛或岩洞中。营独居生活,常夜间活动,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。在食物丰富的地方,活动范围较固定;食物缺乏时,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。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域,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。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,也捕食猴、兔、鼠类、鸟类和鱼类,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。食物缺乏时,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。分布于非洲。
65

黑脸绿猴(学名:Chlorocebus sabaeus)

圣基茨和尼维斯(Saint Kitts and Nevis)

黑脸绿猴,体重3-5千克,体长600-800毫米。全身都覆盖着厚厚的金黄带绿色调的皮毛,脸颊无毛,但周围覆盖着柔软的白毛,凸显出黑色皮肤的轮廓。有细长的尾巴。雌雄具二态性。吻部突出,两颚粗壮,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。生活在靠近河和溪流的热带草原地区,喜在多树的地方活动。合群。主食植物,也吃小动物。既善于攀援、奔跑,也善于游泳。4岁性成熟,孕期5个多月,每胎1仔。寿命约18年。分布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和南非,也生活于非洲东北部,红海附近的托卡里和阿比西尼亚,南至北纬5度,西到坦塔罗斯东部。
66

灰狼(学名:Canis lupus)

塞尔维亚(Serbia)

土耳其(Turkey)

灰狼是犬科犬属的顶级掠食者,广泛分布于北半球,具有高度社会性和卓越的狩猎能力。灰狼是现存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,其体型因分布地域差异显著:北美灰狼体重可达70公斤(最大记录94公斤),而阿拉伯狼仅重10公斤左右。作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的代表,灰狼拥有修长的四肢、发达的犬齿及裂齿,齿式为3-1-4-2/3-1-4-3,适应肉食性饮食。全球共有39-46个亚种,包括人类驯化的家犬。
67

条纹原海豚(学名:Striped Dolphin)

塞舌尔(Seychelles)

条纹原海豚,哺乳纲鲸目海豚科原海豚属。它们拥有醒目的斑纹,是最美丽的小型鲸目动物之一。喙深色且突出、前额和喙之间有褶皱、额头平滑、背鳍深色似镰刀、尾羽浅灰色且窄、自眼部至鳍有一到二条黑条纹、鳍肢深色且细、腹面呈白色或粉色、尾鳍呈淡灰色。它们分布在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大西洋以及包括地中海在内的大多数邻近海域,分布在北纬50°和南纬40°之间的水域。它们是地中海最常见的海豚之一。在日本、南非海岸和大西洋东北部,它们主要以灯笼鱼为食。在大西洋东北部的沿海地区,以鳕鱼和凤尾鱼为食。而在地中海,它们似乎更喜欢枪乌贼。它们常集群活动,从少于30只到500只不等,有时在超过1000只动物的混合群体中与其他物种一起出现。在一些海洋流域,可区分为:幼体群、育种成体群、非育种成体群。妊娠期为12-13个月,一年中似乎有两个时间是最常见的分娩时间——一个在夏季,一个在冬季。
68

西伯利亚虎(学名:Panthera tigris altaica)

韩国(South Korea)

西伯利亚虎又称东北虎,是猫科、豹属动物,是虎的亚种之一。是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,成年东北虎雄性体重平均为250千克,头体长约为2.3米;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千克,体长约为2米,肩高1.1米左右,尾长1.3米左右。最大身长可达2.9米(含尾长) [1]。该物种体色夏毛棕黄色,冬毛淡黄色。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,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。头大而圆,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,中间常被串通,极似“王”字,故有“丛林之王”之美称。东北虎的牙齿较强大,一般为30个。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,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摩擦地面。
69

公牛(英文名称:Bull)

西班牙(Spain)

公牛在西班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,与宗教传统和斗牛文化密切相关。13世纪时,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以杀牛为供品祭神,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斗牛表演。目前西班牙拥有300多家斗牛场,每年的3月至11月为斗牛节期间,公牛体重通常在400-500公斤之间。用于斗牛的公牛多为北非品种,天生具有好斗本性,但视觉上色盲,主要依赖移动物体触发攻击行为。
70

跳羚(学名:Antidorcas marsupialis)

南非(South Africa)

跳羚是哺乳纲、偶蹄目、牛科的一种中型羚羊,以惊人的跳跃能力得名。体长1.2-1.5米,肩高68-90厘米,体重32-50千克。背部毛色黄褐,臀部、腹部及四肢内侧为白色,背部中央有纵向白色褶皱。受惊时褶皱展开,形成醒目白脊用于警示同伴。雌雄均具黑色环棱角。垂直跳跃高度可达3-3.5米,连续跳跃距离约5-6米,奔跑时速达90-94公里。这种能力使其能有效躲避天敌(如猎豹)。主要栖息于南非、纳米比亚、博茨瓦纳等地的草原和干旱平原。耐旱性强,可长期不饮水或定时饮水。群居生活,雌性孕期约171天,11-12月产仔,每胎1仔。
71

长颈鹿(学名:Giraffa camelopardalis)

坦桑尼亚(Tanzania)

长颈鹿,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。其拉丁文名字意为“长着豹纹的骆驼”,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,长颈鹿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长颈鹿的身高因性别而异,雄性身高范围为4.5~6.1米,而雌性则为4.1~5.5米。它们的体重同样因性别而有所不同,雄性重900~2000千克,雌性则重700~1300千克。长颈鹿的颈部长度平均达到2.4米,这是它们独特且适应其生态位的特征之一。长颈鹿出生时的身高已达1.8米,体重则在44~70千克之间。在野外环境中,长颈鹿的寿命通常约为27年,然而,在动物园等人工饲养环境下,它们的寿命可以超过29年。
72

亚洲象(学名:Elephas maximus)

泰国(Thailand)

老挝(Laos)

亚洲象是亚洲大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,属于长鼻目象科亚洲象属,目前被列为濒危物种,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云南等热带地区。亚洲象的体长可达5~6米,身高达3~4米,体重达3~5吨。头很大,耳大如扇,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,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。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,呈圆筒状,伸屈自如;象鼻全部由肌肉和结缔组织包裹,鼻孔开口在末端,鼻尖有指状突起,能拣拾物品。亚洲象鼻端有两个指状突特别发达,功能同牙签一样,可以用来抠取物品。喜群居生活,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,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。没有固定的住所,活动范围很广,喜欢在早晨和傍晚觅食。主要食用草、树叶、嫩芽和树皮,也会用鼻子去摘取水果,或者用牙齿去挖取块茎和根茎。性情温顺,在野外遇到其他动物时会主动避让,但若受到威胁或惊吓,也会发起攻击。
73

美洲野牛(学名:Bison bison)

美国(United States)

美洲野牛是北美洲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,现存两个亚种:森林亚种和草原亚种。成年体重可达1000千克,肩高约1.6-2米,头部和颈部覆盖浓密鬃毛。肩部隆起形成明显驼峰,体型匀称但后半身略显短小。雌雄均有角,但雌性角较小。主要栖息于草原、平原及山地森林,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中西部。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(从加拿大到墨西哥),因人类活动数量锐减,现多栖息于保护区或国家公园。冬季会向南迁徙寻找食物,春季返回北方。以草本植物、野花、灌木为食,每日进食量超体重的1%。繁殖期雄性会通过决斗争夺交配权,雌性一年仅繁殖一次。幼崽出生3小时即可奔跑,1周可食草,2-3岁性成熟,寿命约25年。
74

黑马羚(学名:Hippotragus niger)

津巴布韦(Zimbabwe)

黑马羚是偶蹄目牛科马羚属的哺乳动物,共有5个亚种,主要分布于非洲部分国家。其体型较大,体重可达270千克,雄性具有长而弯曲的角(长80-165厘米),颈部毛发直立,四肢强健。成年雄性体色深灰或黑色,雌性及幼羚(三岁以下)呈栗色,腹部和臀部有白色斑块。角为实心骨质结构,外被可脱落的角质鞘,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长。群居生活,群体规模通常为7-30只,由成年雄性领导。主要栖息于草原和干旱地区,适应性强,可耐受沙漠环境。以草、树叶及水果为食,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,中午避暑。
box3.cn